聚酯行业竞争分析
当前,国内聚酯行业形成了以恒力、荣盛、桐昆、恒逸、盛虹、新凤鸣、三房巷和中国石化等8家企业(集团)为主导,若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行业格局。未来2~3年,国内聚酯产业链的扩张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荣盛、恒力和盛虹的重心都转向上游,从PTA–聚酯涤纶跨越至更为重资产大规模的炼化行业,意味着其短期内将没有余力大规模扩张聚酯行业。因此,未来几年真正聚焦于聚酯行业的仅有桐昆、新凤鸣和恒逸3家,其中,桐昆和新凤鸣本身就是行业的领先者,这2家企业一直坚守涤纶长丝主业做精做强,凭借成本优势在过去几年行业低谷期也实现了逆势扩张,逐步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规模差距,未来在继续扩建聚酯的同时还将向上游延伸实现原料配套。
综合来看,本轮炼化窗口打开后,未来三五年内,除中国石化和三房巷之外的聚酯六大巨头已步入了2条不同的赛道,传统炼化企业如果不抓住机遇发展,远期再回头继续做聚酯必要性不强,难度也会比较高。聚酯行业桐昆、恒逸、新凤鸣鼎足而立的局面已愈发清晰,目前六大民营企业聚酯产能合计2008万吨/年,产能占比37%,预计到2023年产能占比提升至近50%;桐昆、恒逸、新凤鸣三大民营企业目前产能合计1510万吨/年,产能占比28%,预计到2023年产能占比提升到33%。
本轮炼化扩产企业下游PTA市场占有率很高(约50%),2020年PTA同步扩产后,PX–PTA–聚酯产业链将高度一体化,产业协同带来的竞争优势也将更强。未来国内很多小规模、配套单一的PX和PTA装置将面临淘汰,芳烃–聚酯产业链可能最终走向六大寡头垄断的格局,市场竞争由过去的产品竞争向产业链竞争转变。
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从目前传统企业PX、PTA和MEG装置规模、技术情况来看,技术水平和规模(除个别装置)明显全面落后于民营企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属于淘汰产能。民营企业新产能的不断投产,将会快速压缩传统企业聚酯原料(PX,PTA,MEG)的市场占有率。当产能完全落地后,恒力股份或将迎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