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盛海洋IPO的三个疑问

首条财经
关注

凭啥豪横分红

作者:于照野

编辑:之南

风品:沈禾 惠峰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10月16日,金盛海洋迎来IPO关键一步,披露一轮问询回复意见。

2次寻求借壳上市未果,金盛海洋将鲁西化工从竞对发展为第一大供应商。同时“靠海吃饭”还面临气候变化、业绩波动、研发投入低、流动性不足等挑战。能如愿上市么?

1

业绩“靠天吃饭”、产能利用率下滑 高增能持续?

公开信息显示,金盛海洋是一家综合利用海水资源发展海洋化工业务的企业,主营海水制盐、提溴及利用苦卤生产钾镁产品。

2019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约4.01亿元、3.59亿元、4.71亿元、6.51亿元,净利约0.69亿元、0.41亿元、1.23亿元、2.44亿元。

营收增幅小于利润,主因是产品价格提高。2020年至2022年,公司盐类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为185.89元/吨、275.99元/吨、384.72元/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近四成的溴素产品平均销售价格约2.53万元/吨、4.11万元/吨、4.45万元/吨。2020年—2021年,公司盐类产品及溴素产品的平均价格涨幅约106.96%、75.80%。

考量在于,化工产品价格有着较强的周期性,金盛海洋也不能例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金盛海洋盐类产品及溴素产品出现大幅下滑。其中盐类产品销售价格下跌49%,溴素销售价格下跌约45%。换言之,2023年公司业绩面临较大下滑风险,盈利表现能否延续要打一个问号。

海洋气候变化万千,作为一家“靠海吃饭”的企业,金盛海洋业绩受到气候波动影响较大,对恶劣天气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较敏感。

金盛海洋表示,在晒盐过程中,卤水受地下渗漏、降雨等情况影响,最后进入结晶池的卤水量及浓度与理论数值存在差异。2019—2020年公司盐类产品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0%左右,2021年受山东强降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影响,公司纳潮海水、初中级卤水浓度相对其他年份较低,导致当年制卤区卤水质量大幅下降,对当年及次年原盐产量均有所影响。

2019年至2022年(报告期内),盐类产品实际产能利用率为62.67%、66.97%、49.01%、45.74%,出现走低情况。

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8.95%、85.93%、89.61%、80.98%。其中,盐类产品为核心业务,收入为2.19亿元、1.87亿元、2.18亿元、2.12亿元,占比 61.37%、60.78%、51.58%、52.38%

显然,盐类产品产能利用率走低不是好消息,对未来业绩走势影响值得审视。

此外,溴素产能利用率为73.72%、75.84%、86.3%、88.07%;苦卤化工产品为103.94%、85.12%、58.83%、64.99%。

最新一轮问询回复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各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盐类产品、溴素、苦卤化工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0.95%、36.44%、15.61%。

对于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公司称在2023年1-3月未收日晒原盐,对应盐类产品的产量系公司钾镁厂利用苦卤提取的精制工业盐,公司晒盐具有季节性特征,故当期产能利用率较低。

2

研发费不足240万 

研发费用率0.13% 

高新技术企业追问

想要降低波动性,离不开研发创新。

2019年至2022年1-9月,金盛海洋研发费为46.95万元、51.00万元、68.18万元和66.53万元,占营收比0.12%、0.14%、0.14%和0.13%。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为1.62%、1.35%、1.28%、1.59%,远高于金盛海洋。

报告期内,金盛海洋合计研发投入仅232.66万元,如此低的研发体量在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也堪称罕见。

或许是知耻后勇。招股书显示,金盛海洋拟募资9.3亿元,其中,4.27亿元将用于智慧盐田技术改造升级的项目,1.12亿元将用于10000吨/年溴系列消毒产品研究开发的项目,2.9亿元将用于钾镁生产装置智能化改造的项目,5068万元将用于研发技术中心的建设项目,5000万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三年多时间研发投入仅有232.66万元,而募资中除了5068万元用于研发直接建设,4.27亿元的智能化改造也是建设重点。查漏补缺本身值得肯定,但如此陡升的投入体量难免让外界疑虑,企业是否能有效驾驭?

招股书还显示,金盛海洋于2021年12月7日通过高新技术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企业减按15%计缴企业所得税。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1-9月,金盛海洋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金额分别约1156.86万元、2283.5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约为8.03%、9.77%。

据中国网财经报道,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需同时满足多个条件。如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最近1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而金盛海洋或不满足研发费比例不低于3%的要求;当前高新技术认定到期后,公司是否能继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亦或存不确定性。

3

上市前大额分红 

缺钱还是圈钱?

相比研发费上的“吝啬”,金盛海洋在利润分红上颇为大气。

2019—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约为1.08亿元、3000万元、0元、2亿元,累计分红3.38亿元。同期企业累计净利为4.77亿元,即净利70%都用于了分红。

同时,金盛海洋存在现金分红冲抵应收资金占用款的情况。3.38亿元分红额中,有1.8亿元直接冲抵应收关联方汇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资金占用款,并未实际支付现金。

对此,上交所问询函要求说明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据了解,汇泰集团系金盛海洋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大腾、张小飞曾分别持有汇泰集团51%股权及37.84%股权。

2022年9月,张大腾及张小飞分别将其持有的汇泰集团51%股权及37.84%股权全部转让给实控人张大腾、张小飞父亲张荣强控制的企业海南邦普投资有限公司。

而金盛海洋2022年9月的5000万元分红中,有1000万元用于帮助关联方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偿还借款以及部分用于补充汇泰集团营运资金。

持续高额的分红,也导致金盛海洋资金链承压。报告期各期末,金盛海洋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6968.21万元、1067.67万元、633.03万元、306.32万元,货币资金余额逐年降低。

对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对金盛海洋,货币资金余额、现金流及负债情况,量化分析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偿债风险进行了问询。

金盛海洋解释称,公司货币资金余额逐年降低,主因为公司与客户之间普遍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货款结算。

话虽如此,回复意见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末金盛海洋货币资金情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1257.45万元。而未来一年内需要偿还的短期借款为3004.86万元。

流动性压力待解、研发力不足、业绩靠天吃饭,金盛海洋IPO之路有多好走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原文标题 : 金盛海洋IPO的三个疑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