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良节能:当新能源“黑马”学会了“氢功”?

胜马财经
关注

氢能设备业务正成为公司又一增长点。

作者 | 胜马财经 李察

编辑 | 欧阳文

胜马财经获悉,1月25日晚间,双良节能(600481)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4.8亿元到16.2亿元,同比增长54.81%到69.45%,扣非净利润为13.2亿元到14.7亿元,同比增长46.99%到63.69%。

如果最终财报无太大偏差,这将是公司盈利规模首次突破10亿,较两年前2021年3.1亿元的净利润水平,已然实现了质的飞跃。

业绩指标逐渐优化的背后,是双良节能“多条腿”走路战略的正向反馈,一方面是节能节水系统业务稳若泰山,包括溴化锂冷热机组、换热器、空冷系统等在过去几年持续不断新增订单夯实了营收基石。

而在光伏新能源系统,包括多晶硅还原炉及其模块等新能源装备,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以及高效光伏组件等光伏材料上面,公司也从“新玩家”迅速站稳脚跟并逐渐成长为行业黑马,为业绩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如今,氢能设备业务正在成为公司又一个“创收点”,今年年初公司在氢能领域斩获了首个海外订单,中标4000Nm3/h 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展现公司在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的强大潜力。在电解槽制氢有望成为能源转型又一主要生力军的背景下,双良节能凭借在氢能业务上的率先布局,也有望借此打造出新的增长极。

01

业务多点开花

助推业绩创新高

在新型战略的导引下,双良节能近几年业绩指标的变化非常明显,2021-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38.3亿元、144.8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9.56亿元。

而仅在2023年前三季度,双良节能就实现了营收187.9亿元,净利润14.03亿元。尽管去年全年营收规模尚未披露,但仅仅三年时间,公司营收规模就增长了超过9倍,净利润更是创了新高,站上了10亿+的新阶段。

实际上,这几年正是双良节能在新能源领域高歌猛进的同一时期,作为从事真空换热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超过三十年的头部企业,双良节能对于“双碳”战略、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等方面的“大势所趋”把握相当精准。

在既有产业保持前进的同时,双良节能在新能源赛道上快速壮大。2023年,在光伏产业技术迭代浪潮下,以及业内对于大尺寸硅片标准的多次统一倡导中,双良节能凭借先进的 1600 炉型单晶炉以及相应的拉晶工艺,可以满足 182mm、210mm 以及其他各类规格尺寸的硅片生产要求,也完全可以满足 N型硅片的质量要求,拉晶单位生产成本也较先前更低,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形势下公司依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

2023年以来,公司包头40GW单晶硅项目产能逐步放量,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据券商研报预测,去年公司单晶硅出货有望达到30-35GW。

公司还深入布局切片环节,在切片方面,公司与宇晶股份合资建设25GW切片产能,参股20%;此外,公司与新霖飞合资建设45GW切片产能,参股45%,其中扬州高邮20GW产能已于2023年下半年投产,江阴25GW产能预计24 年二季度投产,切片产能布局深化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竞争力。

02

科研助力,“氢功”了得

双良节能在入局硅片业务后,很短时间就能具备一定竞争力,业内有很多分析,比如有人说是政策扶持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展等。实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双良节能很早就对光伏新能源系统业务进行了研发投入,并且是我国第一批实现多晶硅核心生产设备自主生产的企业之一。

技术进步带来的加持往往是隐性但是效果显著的,比如在单晶硅业务领域,公司利用独特的热场设计技术及各类先进技术降低生产功耗并提升产品品质,产品主要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一点就是具备研发实力企业的特殊“势能”。

而在2023年,公司按部就班继续施行“零碳战略”,聚焦光伏、氢能、电能/储能、碳中和等关键领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

报告期内,公司低碳研究院已立项并推进 10 余项关键技术、前瞻技术的研发,包括全浸没式液冷换热系统、还包括高温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等。

近些年国内电解制氢发展迅速,双良聚焦清洁能源领域,持续夯实光氢储电核心竞争力。在氢能源领域,自2022年正式进军氢能行业以来,双良先后成功下线首套1000Nm³/H绿电智能制氢系统,建成绿电智能制氢装备一期项目,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2023年,双良2000Nm³/H电解槽成功下线,首套JSDJ S1系列碱性水电解槽经专家委员会权威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年,公司还成功完成首个海外项目签约,为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提供四套5MW,共计20MW电解水制氢装备;同时还完成了2000Nm³高电密全性能测试,二期700套项目奠基开工建设。

据业内分析人士介绍,电解槽公司经过2022年、2023年两年的增长,行业由之前的几家十几家公司,一下子增加到两三百家。新晋企业谁的产品能率先得到验证,率先拿到订单,并进而做大,谁就能在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

而随着公司在氢能领域斩获的首个海外订单,中标4000Nm3/h 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很好的向市场展现了公司在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的强大潜力,也为后续业务开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03

业务协同成就“1+1>2”

在双良节能各条线业务的稳步推进中,因相关之间行业关联性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实际上非常值得一说。

公司此前在年报里的介绍,公司不同节能节水设备产品下游均涉及高能耗工业领域,且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相似,有助于公司在采购和制造过程中获得规模和共享优势,产品线之间亦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实现业务协同和突破创新。

公司多晶硅还原炉位于光伏新能源产业上游,借助还原炉产品的客户优势,公司的溴化锂冷热机组、空冷系统、换热器等产品凭借高品质也快速切入多晶硅行业,实现了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在原有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基础上,“蛙跳式”布局硅片、组件业务,在避免与客户直接竞争的同时构建多维度合作关系,形成良性合作循环,增强与客户之间粘性,促进组合产品快速放量。

我们都知道,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促进创新的产生和传播。不同业务之间的交叉融合和互相影响,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想法,激发创新潜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而业务协同反过来又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全面、更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通过整合各个业务板块的资源和能力,公司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开发更多的客户群体,形成正向循环。

双良节能通过业务协同实现了各条线业务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从而取得了“1+1>2”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不仅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还加强了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原文标题 : 双良节能:当新能源“黑马”学会了“氢功”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