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固态锂电池方兴未艾,高性能材料有望迎新发展机遇

新材料情报NMT
关注

摘要:

固态锂电池作为高比能量、长续航电池发展的关键领域,正蓬勃兴起。与存在易燃易爆风险且能量密度难超350Wh/kg的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锂电池以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和隔膜,在能量密度、轻量化、安全性上优势明显,但存在充电慢、循环差等问题,解决关键在于优化固态电解液性能。而全固态电池是最终方案,有望先在特定领域应用,再拓展至其他领域。目前,氧化物和硫化物路径是主要研发方向,我国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企业装车计划积极推进。

固态电解质中,硫化物电导率高但成本高,预计2024-2030年分阶段商业化;氧化物稳定性好但界面问题突出,商业化进展快;聚合物发展早但常温导率低;复合固态电解质优势互补。正极材料趋向超高镍等,富锂锰基前景好;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高,2027年预计需求113.5万吨、市场规模579亿元,CVD路线受青睐,多孔碳影响产品性能。此外,软包铝塑膜、隔膜、非极性粘结剂等相关材料领域也值得关注。

投资建议:

固态电解质方面,【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推荐标的:云图控股;受益标的:有研新材、恩捷股份、天齐锂业、厦钨新能、容百科技、天赐材料、光华科技、丰元股份、粤桂股份、司尔特、国城矿业等。【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受益标的:国瓷材料、三祥新材、容百科技、璞泰来、上海洗霸等。【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推荐标的:巨化股份、昊华科技;受益标的:奥克股份、东岳集团、联创科技、永和股份、东阳光等。

碳基填料方面:推荐标的:【导电炭黑】黑猫股份;受益标的:【碳纳米管】天奈科技、道氏技术;【MOF】岳阳兴长;【COF】宝丽迪等。

正极方面,【正极材料】受益标的:红星发展、湘潭电化、道氏技术、丰元股份、芳源股份等。

负极方面,【硅基负极】推荐标的:硅宝科技;受益标的:道氏技术、新安股份、石大胜华、鹿山新材等;【多孔碳】圣泉集团、元力股份、道氏技术、金博股份等。

其他方面,【铝塑膜】受益标的:道明光学、佛塑科技、璞泰来、明冠新材等;【隔膜】推荐标的:长阳科技;【粘结剂】受益标的:回天新材等。

固态锂电池:发展高比能量、长续航电池的必行之路,固态锂电池方兴未艾

未来固态锂电池技术不断发展,有望凭借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等优势与液态锂电池互补发展。当前常用的液态锂离子电池虽有低成本、技术成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多领域,但含高挥发性和可燃性有机溶剂基液态电解质,有易燃易爆风险,且能量密度难突破350Wh/kg。

全固态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和隔膜,优势明显:能量密度比液态电池大幅提升,比能量可达500Wh/kg以上;实现轻量化,隔膜与电解液在液态电池中占近40%体积、25%质量,被取代后电池厚度降低、体积利用率提高;安全性更好,固态电解质热失控起始温度远高于液态电池,机械强度好能抑制锂枝晶生长,工作温度范围为-30°C~100°C。

然而,固态电池也存在不足:充电速度慢,离子电导率低于液态电解质;循环性能差,界面刚性接触易致电化学性能衰减,当前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循环次数仅数百次;发热量大,放电过程产生热量比部分液态电池多;生产成本较高,单位体积需更多锂且产业链不成熟致材料贵,2024年8月生产成本在1.9-6.2元/Wh;此外还有正极体积变化、锂枝晶等问题,解决关键在于优化固态电解液性能。

按液态电解质占比,电池分为液态、半固态、准固态和全固态四类,半固态电池未根本解决安全问题,虽减少液态电解质用量、升级部分材料,能量密度可达350Wh/kg以上,但仍有易燃风险;全固态电池取消液态电解质,多种固态电解质各有特点,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是最终解决方案。

固态电池有望先在机器人、航天设备等成本敏感性低的领域应用,再拓展至对成本和能量密度要求高的领域,若成本和寿命优势明显,将在静态储能广泛应用。目前,氧化物和硫化物路径成为主要研发突破方向,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技术路线有所不同。

我国重视固态电池产业发展,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多家企业有望获支持。国内全固态电池装车加速推进,主流电池企业量产时间集中于2026-2030年,多家车企公布装车计划。

固态电解质:三种主流各有优劣,硫化物路线或因导电及界面接触性能佳而快速发展

目前广泛应用的固态电解质类型有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及聚合物-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等。理想固态电解质需满足室温下锂离子电导率大于10-3S/cm、电子电导率小于10-5S/cm等要求。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区间为10-7-10-2s/cm,因其质地柔软、S2-半径大,锂离子运动快。LPSCl型是主流,但在空气中不稳定。大规模商业化面临挑战,硫化锂成本高,折合成全固态电芯材料成本约2.2元/Wh,单GWh硫化锂价值量超15亿元,占原材料成本超7成。降本路径有发展无机锂盐法和开发新型材料等。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预计2024-2027年推出第一代产品,能量密度300-400Wh·kg−1,2030年左右第二代商业化,能量密度超450Wh·kg-1和1000Wh·L-1。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区间为10-6-10-3s/cm,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好,但界面问题严重、电导率低,常以半固态形式应用,保留约5%电解液。其晶态空气和热稳定性高,易大规模生产,高温固相反应法、共沉淀法应用前景广。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为10-6-10-3s/cm,发展最早,机械性能优、易合成加工,但常温电导率低,常配合锂盐或与无机电解质复合。比亚迪等企业布局,能量密度350-450Wh/kg。

当前我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快,布局企业多,涵盖多领域,采用不同技术路线,规划产能超400GWh,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

正极: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或向超高镍、镍锰酸锂、富锂锰基等方向布局

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布局趋向超高镍、镍锰酸锂、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当下锂电池多以其为锂源。与液态电池比,半固态电池正极升级,全固态电池未来或用此类材料。目前固态电池正极以高镍三元为主,富锂锰基因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势,被看好。它是特定层状化合物的固溶体,有高放电比容量(>250mAh/g)、宽电压窗口(2-4.8V)等优点。

硅基负极:或成新一代锂电负极材料,多孔碳性能决定硅基产品性能

硅基负极有望成新一代锂电负极材料。负极材料决定锂电池性能,不同材料通过特定反应储锂。当前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有三类,商业化锂电多采用石墨负极,其能量密度近上限,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更高。

硅基负极优势突出,理论比容量约为石墨负极10倍,还能降低快充不良效应。2023年中国硅基负极出货量占新型负极材料3.4%,预计2027年全球需求达113.5万吨,市场规模579亿元。但它体积膨胀大,限制大规模应用。

但近年来硅基负极性能瓶颈突破,随着“负极掺硅”电池落地,产业化或提速。传统锂电负极企业推进快,多数企业侧重硅碳负极路线。

其他:可关注铝塑膜、隔膜、粘结剂相关企业

软包铝塑膜有望用于固态电池封装。锂电池封装分方形、圆柱、软包三种,软包用铝塑膜,其在固态电池应用优势明显。但国产铝塑膜性能弱于进口,全球约90%市场被日韩企业垄断,原材料多依赖进口。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未来有望替代进口。半固态电池因含少量电解液仍需隔膜,对其有新功能要求。短期隔膜是核心材料,长期取决于技术路线。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固态电池发展带来的相关材料的发展机会

相比液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取消液态电解质,选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等作固态电解质以薄膜形式分割正负极,替代隔膜作用。其中氧化物进展较快,硫化物潜力最大,聚合物性能上限低;负极升级到预锂化硅基、锂金属负极,正极升级到超高镍等,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未来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加快,将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

固态电解质方面,三种主流电解质各有特点。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潜力大,降本是关键,关注率先布局硫化锂或有硫铁矿产能的企业,推荐云图控股,受益的有有研新材、恩捷股份、天齐锂业、厦钨新能、容百科技、天赐材料、光华科技、丰元股份、粤桂股份、司尔特、国城矿业等;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商业化进展快,石榴石结构的LLZO有前景,原料ZrO2约占LLZO总原料重量25%,关注依托锆材料业务布局的企业,如国瓷材料、三祥新材、容百科技、璞泰来、上海洗霸等;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前期多复合使用,关注PEO、PVDF生产企业布局,推荐巨化股份、昊华科技;受益标的:奥克股份、东岳集团、联创科技、永和股份、东阳光等;碳基填料中,MOF、COF可定制刚性多孔结构,提高界面兼容性和离子电导率,碳纳米管等可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降低过电位,推荐导电炭黑相关的黑猫股份,受益的有天奈科技、道氏技术、岳阳兴长、宝丽迪等。

正极材料以高镍三元体系为主,富锂锰基材料前景好,关注产品验证快或有上游锰基原料的企业,如红星发展、湘潭电化、道氏技术、丰元股份、芳源股份等。

负极方面,硅基负极比容量高、可减小电极厚度,但体积易膨胀,传统锂电负极企业推进快,多数采用硅碳负极路线,推荐硅宝科技,受益的有道氏技术、新安股份、石大胜华、鹿山新材等;多孔碳性能决定硅基产品性能,占硅碳成本35%,受益企业有圣泉集团、元力股份、道氏技术、金博股份等。

其他方面,软包铝塑膜有望用于固态电池封装,受益企业如道明光学、佛塑科技、璞泰来、明冠新材等;半固态电池仍需隔膜,未来是否被取代取决于技术路线,推荐长阳科技;非极性粘结剂可提升固态电解质性能,硫化物电解质浆料浇铸多用此类粘结剂,受益企业如回天新材。

结尾:

综合来看,在全球对高效储能需求攀升、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将加快,带动相关材料需求增长,为产业链带来机遇与挑战。

       原文标题 : 行业报告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固态锂电池方兴未艾,高性能材料有望迎新发展机遇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